网上科普有关“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。
一、赏析
这是一首记梦诗,也是一首游仙诗。此诗以记梦为由 ,抒写了对光明 、自由的渴求,对黑暗现实的不满,表现了蔑视权贵、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。
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,组成一幅亦虚亦实、亦幻亦真的梦游图 。全诗构思精密 ,意境雄伟,内容丰富曲折,形象辉煌流丽 ,感慨深沉激烈,富有浪漫主义色彩。
二 、全文
海客谈瀛洲,烟涛微茫信难求;越人语天姥 ,云霞明灭或可睹。
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。天台四万八千丈,对此欲倒东南倾 。
我欲因之梦吴越 ,一夜飞度镜湖月。湖月照我影,送我至剡溪。
谢公宿处今尚在,渌水荡漾清猿啼 。脚著谢公屐 ,身登青云梯。
半壁见海日,空中闻天鸡。千岩万转路不定,迷花倚石忽已暝 。
熊咆龙吟殷岩泉,栗深林兮惊层巅。云青青兮欲雨 ,水澹澹兮生烟。
列缺霹雳,丘峦崩摧 。洞天石扉,訇然中开。
青冥浩荡不见底 ,日月照耀金银台。霓为衣兮风为马,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。
虎鼓瑟兮鸾回车,仙之人兮列如麻。忽魂悸以魄动 ,恍惊起而长嗟。
惟觉时之枕席,失向来之烟霞。世间行乐亦如此,古来万事东流水 。
别君去兮何时还?且放白鹿青崖间。须行即骑访名山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,使我不得开心颜!
三、意思
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,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。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,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。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,山势高峻超过五岳,遮掩过赤城山。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,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。
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,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。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 ,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。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,清澈的湖水荡漾,猿猴清啼 。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 ,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。
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,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。无数山岩重叠,道路盘旋弯曲 ,方向不定,迷恋着花,依倚着石头 ,不觉天色已晚 。熊在怒吼,龙在长鸣,岩中的泉水在震响 ,使森林战栗,使山峰惊颤。
云层黑沉沉的,像是要下雨,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。电光闪闪 ,雷声轰鸣,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。仙府的石门,“訇 ”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。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 ,看不到尽头,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。
用彩虹做衣裳,将风作为马来乘 ,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。老虎弹奏着琴瑟,鸾鸟驾着车,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。忽然魂魄惊动 ,我猛然惊醒,不禁长声叹息。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,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。
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 ,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。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,什么时候才能回来?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,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。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,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!
三、作者
唐代李白
扩展资料一、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 ,其作年一说天宝四载(745年),一说天宝五载(746年)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,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 。
被放出京 ,返回东鲁(在今山东)家园。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。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,大约作于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时 。
二 、作者简介
李白(701年-762年) ,字太白 ,号青莲居士,又号“谪仙人”,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,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 ”,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 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
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,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,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,对其十分钦慕 ,便召李白进宫。
李白进宫朝见那天,玄宗降辇步迎,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,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,胸有成竹,对答如流。玄宗大为赞赏 ,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,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,陪侍皇帝左右 。
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, 必命李白侍从,利用他敏捷的诗才,赋诗纪实。虽非记功 ,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,以盛况向后人夸示。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,同僚不胜艳羡,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。
天宝三载(744年 ,注:天宝三至十五载、至德年号期间称“载”而不称“年 ”)夏天,李白到了东都洛阳。在这里,他遇到了杜甫。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。
此时 ,李白已名扬全国,而杜甫风华正茂,却困守洛城。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 ,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。而“性豪也嗜酒”、“结交皆老苍”的杜甫,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。
两人以平等的身份,建立了深厚的友情。在洛阳时 ,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(今开封 、商丘一带)会面,访道求仙。同年秋天,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。两人在此抒怀遣兴 ,借古评今。
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,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。然而,三人各有大志,理想相同。三人畅游甚欢 ,评文论诗,纵谈天下大势,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。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 ,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。
这年的秋冬之际,李杜又一次分手。李白到济州(今山东济南一带)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,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 ,成为道士 。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,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,为他造了真箓。此次的求仙访道 ,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。
天宝四载(745年)秋天,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。短短一年多的时间,他们两次相约 ,三次会见,知交之情不断加深。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,也偕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、书法家李邕。就在这年冬天,李杜两人分手 。
天宝十四载(公元755年) ,安史之乱爆发,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。春在当涂。旋闻洛阳失陷,中原横溃 ,乃自当涂返宣城,避难剡中(今浙江省嵊州) 。
至溧阳(今江苏省溧阳市),与张旭相遇。夏至越中。闻郭子仪、李光弼在河北大胜 ,又返金陵。秋,闻玄宗奔蜀,遂沿长江西上 ,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。
百度百科—梦游天姥吟留别
百度百科—李白
李白的诗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这首诗记述的是李白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景。记述了天姥山的壮观,神奇,多姿多彩以及神仙罗列的神奇壮观的景象。作者用有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 ,用非常华丽和贴切的语言把这些美丽的场景都一一的展现了给人们 。最后写出了作者想逃离现实,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心理和境界
关于“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 ”这个话题的介绍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,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!
本文来自作者[云依甜]投稿,不代表成都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ijckbb.cn/cshi/202505-328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成都号的签约作者“云依甜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成都号]内容主要涵盖:国足,欧洲杯,世界杯,篮球,欧冠,亚冠,英超,足球,综合体育
本文概览:网上科普有关“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一、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