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上科普有关“朱允炆犯了什么致命错误? ”话题很是火热 ,小编也是针对朱允炆犯了什么致命错误?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
朱允炆 ,大明朝的第二个皇帝,因“靖难之役”败北而下落不明,被戏称为走失儿童 。他爷爷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后 ,勤政爱民,苦心经营了30年后交给他,一手好牌怎么就打烂了,导致皇位丢失 ,本人下落也不明呢?一起走进历史长河,回到1398年意气风发的少年登上帝位的时候看看吧!
朱允炆即帝位时,藩国势力已壮大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 ,在国家的治理上,采用了藩王制。太祖有二十六个儿子,从洪武三年(1370)起 ,太祖先后三次分封,除立为太子的长子朱标和早夭的第二十六子外,其余二十四个儿子均被封为王 ,加上一个重孙,共二十五个王。诸王长大后,纷纷就藩各地 。
可以这么说 ,在大明开国初期,从东北到西北的漫长边防线上,诸王的封国星罗棋布,这些藩国有力抵御了外族势力特别是北元的侵犯 ,保障了大明的统治。到了太祖晚年,藩国的势力日益壮大,尤其是宁、燕 、晋等几位藩王 ,拥有重兵,又久经沙场,屡立战功 ,他们以“权父之尊”自居,根本不把年轻的皇太孙放在眼里,言行多不逊。
洪武三十一年( 1398) ,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时,皇太子朱标病故已有六年,朱标的长子允炊继承帝位 ,年号建文 。虽然祖父留给他一个意见强盛的帝国,但这些藩国,对年轻的朱允炆来讲,就是个烫手山芋。
系列错误的削藩操作错误的削藩时机。朱允炆即帝位后 ,就着手削藩,这皇位还没坐热呢,就急着跟二十几个叔叔对着干 ,能赢吗?削藩时机明显不对啊!也有大臣建议建文帝效法汉武帝的推恩令,削弱诸侯国的实力,但朱允炆急于求成 ,直接否定这个方案,于是,削藩就急匆匆地被提上日程并实施。一个月之内 ,接连拿下三个藩王,朱允炆沾沾自喜的同时,各地藩王则人心惶惶 ,特别是让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,如坐针毡,在谋士僧道衍的建议下,燕王朱棣决定起兵 。
错误的削藩次序。根基不稳的小皇帝 ,要削掉如狼似虎、手握重兵的二十几个藩王,如此巨大的一项政策,也可以说是战事 ,竟然没有周密详细的方案,更别提削藩后的安抚政策。削藩前,朱允炆跟黄子澄、兵部尚书齐泰商议 ,齐泰主张首先削夺权势最重的燕王,黄子澄则认为,周 、齐、湘、代 、岷诸王在先帝时就多次犯有不法之事 ,现在“削之有名 ”,他建议先取周王,周王为燕王的同母弟弟 ,削夺周王,就剪除了燕王的手足 。朱允炆认为黄子澄言之有理,于是,硬生生给了朱棣一年的准备时间。黄子澄真是个彻头彻尾的庸臣。
错误的削藩命令 。朱允炆1398年即帝位 ,1398年开始削藩,不到一年的时间,先后削夺了岷、齐、湘、代四个藩王 ,除了湘王自焚外,其他三位亲王或是幽禁,或是迁往边远地区。1399年 ,燕王朱棣以“清君侧”为名起兵。人家燕王都起兵造反了,小皇帝朱允炆竟然天真地下令,不准将士们杀自己的叔叔朱棣 。于是 ,朱棣一次次地死里逃生,最终取代侄子登上帝位。
错误的削藩将领。燕王朱棣起兵时,朱允炆手上还是兵强马壮的 ,可惜没有将领 。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元功宿将,早在“胡蓝之狱”中被诛杀几尽。朱允炆命六十岁的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,率兵征讨朱棣。耿炳文率十三万军队与燕军交战,结果一战前锋覆没 ,再战主力大败。庸臣黄子澄推荐名将李文忠之子李景隆,李景隆富二代一个,哪有什么才能 ,他率领十几万人马攻打北京城,还打不过燕王王妃徐妙云带领的一万多民兵娘子军,后被赶来救城的朱棣打得落荒而逃 。朱允炆后来又换了盛庸 ,建文二年(1400)十二月,盛庸在山东东昌大败燕军,燕军死伤无数 ,连大将张玉也死于阵中,可惜一道“不能杀燕王朱棣 ”的圣旨,让朱棣逃回北平。
靖难之役1399年 ,燕王朱棣起兵南下。为了师出有名,朱棣引《祖训》说:“朝无正臣,内有奸道,则亲王训兵待命 ,为天子讨平之”,他指齐泰 、黄子澄为奸臣,以“清君侧”为名举兵 ,称自己的军队为“靖难军”,迅速攻占了居庸关、怀来、密云 、遵化等地 。历经四年的“靖难之役 ”后,1402年 ,朱棣从侄儿朱允炆那儿夺得皇位。
朱棣打进皇宫后,立即查问建文帝的下落,太监们都说建文帝与后妃们已自焚宫中 ,还拾出几具焦烂不堪、难辨男女的尸体。但是不久,建文帝出家为僧的传闻便在民间流传开来,建文帝听说叔父朱棣打进南京城后 ,一把火点燃了皇宫,并立即从宫中的地道逃出京城,削发为僧 。后来,一直云游于滇、黔 、巴、蜀间。据说 ,建文帝在云南时,还曾在墙壁上题诗,以怀念早年的宫廷生活 ,其中有两联写道:“款段久忘飞凤辇,袈裟新换衮龙袍。百官此日知何处,唯有群乌早晚朝 。”也有一说 ,是逃亡海外去了。
设想一下,把你独自丢到一座陌生城市,只给你1辆破车、全身上下只有100元 ,到第90天,你会怎么样?
A 、活不下去,卒
B、卖车、找救助站 ,勉强求生
C 、拥有一份能维持生计的工作
D、创立一家价值100万的公司
这道题显然有点超现实。
但真相却是,有人交出了答卷——白手起家的美国富豪「葛伦·史登斯」 。
1
先带你了解一下这位大人物。
葛伦出身于底层家庭,父母又酗酒又嗑药。
小时候的他,与「聪明」二字搭不上边——因阅读障碍症 ,小学被留级,高中也垫底。
更乖张的是,他14岁就有了第一个孩子 。
普普通通的葛伦 ,竟在25岁成立公司,身价过亿。
他的公司,在2010年实现创纪录的增长。
又在短短3年内 ,成为美国最大的融资公司 。
他不是富二代,却是典型的创一代。
纪实媒体Discovery找到他,想让他由0开始 ,重新履行一遍自己的创富之路。
于是,就有了这部纪录片——《富豪谷底求翻身》 。
而且,还有个条件:如果葛伦挑战失败 ,就要自掏100万美金。
葛伦面临的挑战是:
随后,他被丢到美国东北部一个衰落的工业城市。
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,葛伦睡过 汽车 、卖过废品、去过收容中心 、做过保洁、当过小贩……
到第90天时,这个无名小卒华丽升级为身价75万美金的企业家 。
但比起百万身家 ,良叔觉得葛伦最牛的,是他浑身散发出来的顶层商业思维。
如果说,普通人只能看见路标 ,那葛伦就是看见了整幅地图的人。
毫不夸张地说,这90天,就是葛伦几十年商战风云的缩影 。
今天 ,良叔特意把葛伦的这套“致富经”,整理出了以下6条商业思维。
每一条,可能都会是你跃迁之路的台阶。
2
2.1
保底思维
中国在10年前 ,就拍过一部富豪纪录片——《香港富豪变形记》。
让富豪去做清洁工,看看富人如何从0致富 。
遗憾的是,在这部片子中 ,富人真的变成了穷人。
就拿香港商业巨子——田北辰来说。
体验前,他也和「葛伦」一样充满信心:
仅仅过了两三天,就彻底“堕落 ”了:
单看下面这副向生活妥协的样子,你敢相信他就是身价上百亿的天之骄子吗?
令人吃惊的是 ,节目一开始,只有100美金的葛伦,没有第一时间去赚钱 。
而是拿起手机 ,先了解这座陌生城市的消费水平,预估维持生计的最低开销——每月1100美元。
90天,就是3300美元。
接下来 ,他计划用一周时间,赚取未来90天的生活费 。
因为他清楚整天担心生计,是不可能创业的。
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 ,经济学上有个叫做概念叫:「稀缺」。
是说,你所或缺的东西,会俘获你的大脑 ,占据你的心智带宽,导致认知带宽变窄 。
这里的“带宽”,简单理解就是指“精力”。
穷人的“带宽 ”很容易被生计占满,再难腾出精力创造财富。
富人则有足够的“带宽”构建上层建筑 。
所以 ,对于创业者来说,一定要有自己的“保底资金池”。
否则,你只会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 ,最终把「事业」做成了「生计」。
失败也是大概率事件。
就像「葛伦」所说:
“每花一分钟的心力在营生,就等于少一分钟经营事业 ” 。
2.2
分层式目标
即便划出了生计底线,这位富豪还是给难住了。
找了一圈工作 ,葛伦发现赚小钱,比赚大钱难多了。
但他还是用尽一切办法开源节流:
为了省钱,下雪的冬天 ,睡在车上;
问便利店要开水泡方便面;
去收容所做义工换餐;
还给人刷马桶……
当看到这个拥有私人飞机、游艇的富豪,在公共洗手间驾轻就熟地洗漱时,葛伦早年创业的艰辛可窥一斑 。
葛伦做这些 ,是为了吃苦吗?
显然不是。
为了完成终极创业目标,他不会瞧不起任何一笔小钱。
他靠着贩卖节日气球 、卖废旧轮胎,终于在第9天租下房子 。
呆伯特漫画的作者「斯科特·亚当斯」说过:
要发展一个系统,就不要在乎小目标的成败。
葛伦显然深谙此道。
他的每一步都在层层分解大目标 。
当他赚到第一桶金后 ,就进入下一阶段——做市场调查、筹备创业资金。
从倒卖二手车的低杠杆,到二手房的高杠杆。
逻辑周密,步步为营 。
他将百万创业的终极目标 ,层层分级。
每一周,每一天,都在完成分层式的目标。
如果你只看到他列下目标清单 ,然后挨个完成,那你就太小看葛伦了。
实际上,每次定下的小目标 ,他并未从全部拿满分 。
因为他清楚,“有时候你需要输掉一场仗,才能打赢整个战争。”
不求每次小考都拿满分 ,才是更高级的商战逻辑。
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到了创业后期,领悟到“60分万岁”的哲学艺术 。
60分哲学,是一种实用主义。
指的是,如果60分够了 ,就不必再投入大量时间精力。
淘宝总裁「蒋凡」,就是一个只考60分的人 。
《李开复自传》一书就提到过:
蒋凡面试谷歌时很优秀,但HR质疑他每门功课只有60分。
蒋凡是这样解释的:
结果 ,HR当场决定录用。
李开复也很支持这个决定,因为他知道:
在复杂环境下,一个具有卓越领导力的人 ,必定是那种能跳了小目标,死盯大目标的人 。
你看,精益求精 ,“死磕 ”到底,固然很好,但以终极目标为导向的“舍得” ,才是一种大智慧。
2.3
买家思维
约翰·沃瑞劳在《用户思维+》这本书里提到,帮用户解决问题,要比引诱他们消费更有效。
在葛伦的致富宝典里,也是先找到买家:
一穷二白的葛伦 ,在网上看到有人求购军用 汽车 轮胎 。
于是,他跑遍城市的每个角落,废品堆里翻旧轮胎。
就这样 ,依靠别人眼里的垃圾,葛伦赚到了第一桶金。
在创业项目上,选用本地人需求量最大的啤酒。
得知时间不够做啤酒馆后 ,他便采取了一个混搭模式——本地人最爱的“烧烤+啤酒” 。
就连店名,也采用了能引起当地人共鸣的「普通人翻身精神」——「Underdog」(小卒、小人物)。
买家思维应该是一个初期创业者的生死法则。
腾讯早年就是这样 。
据《腾讯传》一书记录,腾讯团队初期创业 ,为了留住客户,有求必应:
不少成功人士,都体会过买家思维的益处。
王兴回答 ,
“只要清楚我们到底服务谁?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?我们就会不断尝试各种业务。”
所以,初期创业者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,那就是找到买家,剩下的一切 ,都会水到渠成 。
2.4
信息差
大部分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,对于“葛伦是个利用信息差低买高卖的好手 ”这一说法,很难不点头称是。
为筹备创业启动金 ,葛伦踏上了转卖二手车之旅。
他先是用700美金买了一辆05年的本田喜美,再花5美元洗了车,转卖后 ,轻轻松松入账3900美元 。
如法炮制,又转卖了一辆二手凯迪拉克。
资产上升到1万美金,“炒房”的资本也够了。
一环扣一环 ,葛伦赚足了信息差的钱 。
什么叫信息差?
就是我知道的,你不知道;
我能买到的,你买不到。
在经济学上 ,影响价格的4个因素中,除开成本 、供需、效率的硬性指标,信息是唯一的弹性地带。
比如你去菜市场买菜,卖菜的阿姨很可能上下打量你一眼 ,报个价。
接下来,或许你马上付了钱,又或许展开了一场讨价还价的拉锯战 。
但毋庸置疑的是 ,换你妈去买,几乎一定比你买的更便宜。
这就是信息不对称。
作为普通人,如何获取那些「想知道却不知道」的信息?
万维钢曾讲过一位美国女大学生的故事 。
她一毕业 ,就看上了耐克的一个热门岗位。
倘若她直接投简历,人家很可能不买账。
于是,她决定「突破信息差壁垒」 ——在校友网上发帖求助 。
了解面试流程、耐克内部的行事风格 、HR的侧重点……
就这样 ,女孩迅速掌握了关键信息。
结局你也猜到了,她顺利拿到offer。
所以说,处于信息差上游的人 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就是站在了金字塔顶端 。
2.5
专业导向
可能就是,对专业人士的态度。
葛伦在着手精酿啤酒前,面临一些相关的行业和资质的专业问题。
他没有选择上网查 ,而是付费请教专业人士 。
此时的他,手上资金只有2千多,却花了近一半「身家」请律师。
这种“一掷千金”的魄力 ,如果换个人,恐怕很难做到。
葛伦从律师处得知,做精酿啤酒馆 ,要40-100天才能办好许可证。
虽然这条信息,给葛伦泼了一大盆冷水,但幸好花在专业咨询上的这笔钱 ,让他少走了弯路 。
「专业导向」,就是典型的“富人思维 ”。
秉持专业导向的葛伦,也从不迷信自己几十年来的商业嗅觉 ,而是咨询各行业的专家。
卖房选铺找中介、装修找当地最好的设计师、参加烧烤节请来资深烧烤师傅……
哪有什么天时地利人和,不过就是把最专业的人凑在了一起罢了 。
刘强东在京东刚起步时,就体会过“专业人士”的好处:
早期的京东连个会计都没有,京东的重要投资人「徐新」就给他找来了专业的财务总监。
仅入职2个月 ,刘强东就竖起了大拇指:
“2万块钱的人,果然比5000块的好用啊。”
现在市面上很多文章以及书籍,都会嘲笑专家无用 。
但是 ,葛伦的经验告诉我们,找到专业人士,能让你在成功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。
2.6
仆人式领导
关于“朱允炆犯了什么致命错误? ”这个话题的介绍 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,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!
本文来自作者[雁菡]投稿,不代表成都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ijckbb.cn/cshi/202505-961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成都号的签约作者“雁菡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朱允炆犯了什么致命错误?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成都号]内容主要涵盖:国足,欧洲杯,世界杯,篮球,欧冠,亚冠,英超,足球,综合体育
本文概览:网上科普有关“朱允炆犯了什么致命错误?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朱允炆犯了什么致命错误?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...